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,除了给平台持续写稿之外,我又找到了书评圈前辈,并对接到了悟空问答的运营老师,以洽谈签约事宜。

这次尝试,毫无悬念地以失败告终。我这一路踩过来的3个坑,迄今仍有人在不断地踩。相信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,一定能为给你带来一些帮助。

正文:

这个时候,我单月的税前稿费,已经达到了1万元的水平(5篇听书稿累计5万字,外加读完5本厚书)。这对于我来说,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瓶颈,恐怕很难更进一层楼了。

这个时候,我开始设法谋求其他的变现途径。也就是按照之前书评圈前辈的说法,把自媒体账号运营起来。而这个时候,书评圈前辈最鼓励我们去的平台,就是悟空问答了。

在那个时代,悟空问答在全网砸钱挖人,一时间搞得动静很大。其中最给力的一件事,就是在知乎那边,一口气挖走了300个大V,并付费请他们在悟空问答这边来写作。

这对于其他平台的大网红来说,或许还不算什么。但对于知乎的作者来说,那个吸引力可是相当大了。毕竟在2017年底,知乎对草根创作者的态度,可是一点都不友好的。无论你在这涨了多少粉丝,也不会得到平台的重视。所以悟空问答搞了这么一出之后,知乎的很多作者,顿时体会到了一种此地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的扬眉吐气感。

越是在有分歧的时候,越是有掌权者在火上浇油。知乎的创始人之一合暗,更是公开发文宣布让他们走。难道中国只有300个会写作的?这无疑进一步激化了知乎和创作者之间的矛盾。直到多年以后,这个梗仍然被人拿来反复鞭尸,成为了知乎不尊重创作者的铁证之一。

好在后来的知乎,不仅为普通创作者增加了变现途径,把各项权限标准变得公开化、透明化,还扶持了很多新的创作者,并逐渐缓和了平台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。不过那都是后话了,我们将来再聊。

以上,是我们在明面上看到的新闻。而另一方面,悟空问答也在勤劳地挖掘优质草根作者。这些消息在新闻上看不到,只有我们这些局中人知道消息。

我的另一个朋友,一位住在宁波的历史老师,那时候就以0粉草根作者的身份,在悟空问答那边输出历史类问答。当她写到第70多个的时候,就得到了平台的邀约,从此便开始领取平台的薪水了。

大V的待遇,是1万元/月;草根的待遇,是5000元/月,两者的工作量都差不多(每个月20个问答)。无论我能签约哪一种,那无疑都是一份意外之喜了。

于是我通过书评圈前辈这边,对接到了悟空问答运营老师的微信,并开始沟通签约事宜。最终签约的结果,理所当然地失败了,而且是凉得透透的那一种。相信我的三条失败经验,应该能为各位带来很多启迪。

第一条:缺乏兴趣的领域不要强行尝试。平台仍然需要职场类作者,但我对职场真的不感兴趣。就算是平台开出薪水,雇佣我来写职场类的问答,但如果我对职场领域的内容缺乏兴趣,自然就会缺乏做事情的动力。而最终的创作成果,必然也会受到连锁影响。

第二条:实在缺乏经验的领域,也不要强行尝试。如果现在让我聊职场,我能聊得滔滔不绝,因为现在的我,又有副业赚钱的经验,又有创业赚钱的经验。可惜那时候的我,只有一点混办公室的经验,那还得益于我们办公室的人际关系简单。但凡复杂一点,我估计早就被人算计死了。

不过编辑还是比较公正的。在看了我新写的几篇职场问答后,她直接就把我给刷掉了,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刷掉。多年以后,我重新翻看自己当初写的职场问答,才发现自己当时写的内容,简直就像清水一样——不仅没有高人一等的认知,也没有争取利益的魄力,更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,基本上和当下多数作者的干货书评一样,全都是片汤的废话。那才是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。如果平台真签约了像我这样的作者,那可真的是血亏到底了。

所以,就算我当时侥幸签约成功了,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——后面我没法持续写下去,那岂不是妥妥的违约了?

第三条,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垂直创作的重要性,这应该是最严重的问题

平台编辑在观察作者的时候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,那就是以知乎账号的水平,来衡量作者是否够格签约。我当时的知乎粉丝,其实已经破万了,也算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了,但却仍然没能入人家的法眼,那问题就很明显了——必然是内容质量出现问题了。

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,我的知乎的账号什么东西都写,什么热点都蹭,所以内容没有任何垂直性。别人点进我的主页,根本看不出来我那个账号有什么价值。所以我的账号,很明显是不合格的。

哪怕是我为了签约,而新做出来的悟空问答账号,本质上也是如此。之前运营在收走我知乎账号时,安排我在悟空问答这边,写出5篇职场类的问答。我真的写了5篇,但在编辑正式回复我之前,我老毛病又犯了,又开始胡写乱写了,结果又把新账号的垂直性给破坏了。

以上,就是我把自己的签约机会,给亲手霍霍没了的经历。

总而言之,当时的我对运营、写作这些行为的理解,是非常初级,非常幼稚的,所以才导致自己错过了当时的创作机会,更是与悟空问答的签约擦肩而过了。不过这种失落感转瞬即逝,毕竟在那个时候,还有听书稿这个大金牛陪伴着我。既然如此,又有什么门槛是我过不去的呢?

只是多年以后,我重新回到今日头条做MCN的时候,恰好又去做了职场的MCN。兜兜转转,又再次对接了当初那位的运营小姐姐,这才是一场远行之后,又回到了彼时的当初。

平台还是昔日的平台, 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渴望一如既往,只是当初那个带着三分迷茫,七分莽撞,满眼都是好奇的我,如今再也回不来了。

以上,是《渭水徐公写作变现日记2018》的第011集,故事未完待续。

《渭水徐公的写作变现日记》持续更新中,读者需点击下方链接仔细阅读,即可获取完整版的自传故事:

做社群4年,付费学员3000+:我们五年间的兴风作浪史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