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家张培力

近期,泰特美术馆宣布永久收藏张培力视频录像装置《30×30》,1988, 1/1 AP。除此之外,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张培力1991年首次公开展示的录像作品《(卫)-字3 号》。

张培力1957年出生于一个杭州的医学之家,自小学习素描,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。“每天父母归来,衣服上都分别散发着福尔马林和碘酒的味道,而家庭餐桌谈话也总脱离不开各种各样复杂的医学词汇”,张培力说,“高中毕业时,我在医学院做过一段临时工,后来便有了以医用乳胶手套为题材的《X?》系列。”

《X?》系列

1988年“黄山会议”张培力带上了第一件录像《30×30》,最原本的动机就是恶作剧,于他而言,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,他想要呈现的是一种枯燥的、乏味的、甚至让人厌烦的录像。“中国录像之父”之称的张培力也由此展开他的录像艺术之路,他的录像作品时常呈现重复行为,《30×30》这件作品就记录了一面镜子在长达三小时中被他不断打碎、修复、打碎的循环过程。

《30×30》 1988 单视频录像(PAL 格式)有声 彩色 32分09秒

1991年在上海衡山路的某地下车库举办的一场小型当代艺术展览上,张培力带来了他第二部录像作品《(卫)-字3 号》,这件录像记录了艺术家反复清洗一只鸡的过程,这也是录像艺术在中国首次进行公开展示。同年他还制作了录像作品《水——辞海标准板》,学术界广泛认为这件作品是对中国官方新闻媒体的批评,冗长而缺乏实质内容的新闻播报让观众似乎淹没在辞海之中。这些影像作品使他声名鹊起,将他推向中国最前卫艺术家的行列。

《(卫)-字3 号》 1991 单视频录像(PAL 格式)无声 彩色 24分45秒

1993年,三十七岁的张培力携油画作品《粉红与灰》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——“东方之路(Passaggio a Oriente),这是他艺术生涯中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。1995年张培力放弃绘画,全力投入录像、装置艺术创作,他说:“画画的人太多了,画的好也有一大批。我也找不到绘画的感觉了,觉得自己画的够好了,不用再画了。比如我画的萨克斯管,现在再画也不可能超过它,没有必要再画下去了。” 九十年代,张培力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,并将此运用到作品中。1997年作品《屏幕》表现人照镜子的姿态,他的作品表示出“人在本质上存在着深刻的共性”,而这种共性也是所有沟通、交流和经验的基础。

“第九届AAC艺术中国”年度艺术家:张培力

2000年,张培力的作品《不断增大》在瑞士艺术与公众(Art & Public)画廊展出,此次作品为6视频12画面的录像装置,由十二个吹泡泡糖的嘴巴大特写的录像组成,咀嚼、吹泡,占据整个画面。这时,他的聚焦点仍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姿态。

2015年,张培力在“第九届AAC艺术中国”获得年度艺术家,著名批评家黄专在发表其获奖理由时说道:“张培力的作品一贯包含有多重的意义,其中既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评论,同时亦有个人生活的关注。他的录像作品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,以隔离而中性的反思立场,自由和深刻地考虑人的问题,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、综合性的、强有力的艺术体系。张培力的作品有一股特殊的力量,他的声音装置用续渐变强的干扰和归于消失,表现了在媒体时代沟通出现的冲突与焦虑。”毋庸置疑,他的录像作品颠覆了我们对于当代生活中艺术角色的理解。

《阵风》 影像装置 2008年

《碰撞的和声》 机械声音装置 2014年

伴随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,影像艺术愈加多元化。张培力逐渐摆脱拍摄原创题材的束缚,转而从已有的影像和电影中取材,随之,更多技术被他运用到作品中。在他的后期作品中,能看到他对于艺术节奏上的把控,包括图像的逻辑性、结构性。2008年,作品《阵风》中缓慢的镜头语言标志着他对电影美学的尝试。2014年4月18日,“因为…所以…”张培力个展在博而励画廊举行,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三件作品:两件录像作品《被显现的图像》、《2012的肖像》;一件声音装置《碰撞的和声》,其中声音装置是艺术家的第一个声音装置,声音装置《碰撞的和声》占据了整个二层展厅。这件装置作品也宣告了艺术家对影像艺术的全新探索。

《作业一号》 1992

《祝你快乐》 2003

艺术家阐释道:“我试图用的双视频的手法,呈现叙事结构与符号之间的关系,在我看来,符号一旦从叙事的时间性中抽离出来,便获得了更大的(被解读的)自由。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对我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素材,因为它所呈现的非物质化,因为它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超越个人情感的气慨,可能引起我们对当下生活的某种关照与对比。”

《喜悦》 双视频源录像投影有声 彩色 6分39秒 2006年

在张培力的作品中“重复”的画面已成为大众心中的“张氏语言”,2017年3月31日,即将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张培力个展中,将“记录,重复”(“ Record. Repeat”)作为展览的名称彰显了特有的“张氏语言”,塑造了艺术家至今的创作历程。此次展览,将展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的录像作品,这次展览也将是张培力在美国美术馆第一个研究性的展览,试图追溯其创作轨迹的源头及发展历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