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有读者私信,询问《天下长河》中靳辅与阿席熙谁的品级更高。御史猜测,大多数读者都认为他们是平级的,皆为从一品大员。那么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?

清代的官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,品级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,到了乾隆中期以后,才逐渐定型。需要指出的是,个别官职在乾隆以后仍有变化。所以单纯问某个官职是几品,而不考虑时代背景的说法是不够严谨的。

《天下长河》中靳辅是河道总督,阿席熙是两江总督。这两个官职到底该如何比较,御史借助史料与各位分享。

先说两江总督。

康熙二十一年之前,并无两江总督的称呼。清入关时为了平定江南地区的反清势力,以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。顺治四年朝廷置江南(江苏、安徽二省)、江西、河南三省总督,驻江宁

惠洽两江四字匾额为雍正皇帝御赐

到了顺治六年,又改名为江南、江西总督;九年总督府迁至南昌(这与当时的战事不无关系),改江南、江西总督为“江西总督”。此后数年,总督的名称又在不断调整,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才正式定名为“两江总督”

《天下长河》中,靳辅是于康熙十六年上任河道总督的,其时吴三桂兵锋正盛。康熙帝在江南、江西各设二总督,以阿席熙为江南总督。所以剧中称阿席熙为两江总督,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。

阿席熙任江南总督时,横征暴敛,弄得当地民不聊生。大约在康熙二十年九月左右,即三藩平定后阿席熙被罢任回京,不久被杀。

康熙二十一年,以直隶巡抚于成龙调任江南总督,并于该年正式定名两江总督,故而于成龙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任两江总督。

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,印象中总督应该都是兼兵部尚书、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。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,康熙时期各省总督均不兼兵部尚书、右都御史。

总督、巡抚加衔在康熙时期并非常态,即便有也是奉特旨,且不一定是兵部、都察院的兼衔。

总督加衔始于雍正元年,这一年雍正帝下旨特加两江总督、陕甘总督兵部尚书、右都御史衔,而其他总督并无此制。嘉庆十四年朝廷规定,若总督系二品顶戴者,兼侍郎衔;而授予头品顶戴者,则兼兵部尚书衔。

不难看出,道光以前各省总督的品级仍有不小的差别,有的是从一品,有的是正二品。

此外,康熙朝的六部尚书皆为正二品,总督原品也是正二品。两江总督即便有兵部尚书、右都御史衔品级不会发生变动,无非就是被朝廷赋予了兵权和监察百官权。

大学士、尚书、左都御史、侍郎的品级是在雍正朝才发生变动的,定大学士为正一品,尚书、左都御史为从一品,侍郎为正二品,此后形成定制。

再来说河道总督。

河道总督的设置就更复杂了,顺治、康熙二朝,河道总督额设一员,也称“总河”。但到了雍正时期,河道分为北河、南河、东河,河道总督因此也有了三个,所以“总河”这个称呼仅限于清初。

乾隆十四年,北河总督被取消,由直隶总督兼任。故而直隶总督的全称加上了“管理河道”的字样。南河总督于咸丰八年裁撤,南河事务改由漕运总督兼管。

到了光绪二十四年,南河总督也遭裁撤,山东河务由山东巡抚兼管,河南河务由河南巡抚兼管,至此河务并入地方政务,河道总督一职退出历史舞台。

清初时期,河道总督与各省总督的品级是一样的,也是正二品。康熙、雍正时期河道总督例兼兵部尚书、都察院右都御史衔。从这一点来看,清初的河道总督比各省总督地位略高,就是在乾隆初期以前,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也是平行的。

乾隆十八年河道总督的品级发生了变化,乾隆以“河道总督无管理地方之责”为由,下旨取消了兵部尚书、右都御史的兼衔,改为兼兵部侍郎、右副都御史衔。这样一来,河道总督的品级就低各省总督一级,与各省巡抚同。

《天下长河》中,靳辅身为总河,有兵部、都察院兼衔,而阿席熙则无兼衔。虽然两者都是正二品,但从权力的角度而言,靳辅显然要比阿席熙略高一等。

不过,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各司其职,一个是专业性的职官,一个是行政职官。即便遇有公务上的来往,也需行文告之,若协商不成就得请旨。剧中靳辅擅自开粮仓的事情,在历史上是大概率不会发生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